在2024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
VIP专免
在 2024 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会上的
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坚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
伍的关键一招,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努力破解
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一体推进
分类培训、建强载体、多元评价等技能人才强基赋能行动。
2023 年,全区新增各类技能人才 1.05 万人,居全市首位。其
中高技能人才 6411
人、同比增长近 2 倍。
梯次推进,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稳步推进新型学徒培
训。聚焦新兴职业技能人才、企业紧缺人才, 搭建校企沟通
机制,有序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 以格瑞德集团等高新
技术企业为主导,推动新录用和转岗职工实现“招工即招
生、 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自项目开展以来,
累计培 养新型学徒 419 人。支持企业职工技能自主培训。
以技能提 升补贴为引领, 鼓励支持华能电厂等“头部”企
业有计划开 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企业职工自主
提升职业技能 等级,实行补贴网上申报,全年落实职业技能
提升补贴 243.5 万元,惠及 1413 名技能人才。加强急需紧缺
人才培训。做优 做强“金蓝领”高端培训品牌, 依托格瑞
德集团、普利森高 级技工学校、**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3
家“金蓝领”培训 基地,采取理论学习、模拟操作等形式免
费开展电工、车工、
钳工、焊工四项培养计划, 全年培训高级工、技师等紧缺型
技能人才 328 人, 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均位居
全市前列。梯次推动领军人才培养。开展全区技能人才摸底,
动态管理领军人才后备人才库,分梯队接续培养泰山产业领
军人才, 围绕新能源等优势领域大力推介培养 领军型人
才, 打造技能人才“雁阵”,全年新增齐鲁首席技师 1
人、
省技术 能手 2 人、市首席技师 3 人、市技术能手 11 人,华
能电厂高
级焊接技师程平获评“齐鲁时代楷模”,并在央视
《大国工匠》
纪录片中予以专题宣传。
多点开花, 打造高水平培养载体。推动技工教育全面发
展。深化工学一体化改革, 在技工院校课程体系、实习实训
方面对接新型制造业产业需求, 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
合、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技工院校和企业“全流
程”“整 链条”“端对端”人才培养。目前, 全区 4 所技工
院校在校生 6000 余人,每年输送技能人才 1000 人以上。
推进企业培训 集成发展。鼓励重点企业自主设立技能大师
工作站、创新工 作室等平台,集成开展带徒传技、技能攻
关、技艺传承等活 动。目前, 已在华鲁恒升、梁子黑陶设
立 2 家齐鲁大师特色 工作站, 累计建成 4
家省、市技师工
作站,形成一批集聚高 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支点集
群”。促进培训机构规范发 展。深入落实民办职业技能培
训机构“综合一件事”改革,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
项整治,建立风险监管、信用评 估等五项制度,分级管理
14 家培训机构,实现监管对象全覆 盖、监管内容全要素、
监管流程全闭环。推动职业竞赛快速
发展。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育训结合, 申办市级一类大赛二场, 二类赛一场,承办全
市 第一届数字化信息技术、工业、家政服务以及眼镜行业
等涵 盖 11 个工种的市级一类职业竞赛 4
场,累计带动岗
位练兵 近 400
人,并在全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2 个项目
中获得银 牌。
协同融合,完善多元化评价机制。畅通自主评价通道。
扩大企业自主评价覆盖面, 支持华源纺织等 35 家企业建立
评价平台进行技能评价等级认定,评价企业数量居全市首位。
梳理编制汇编材料、分批次赴企业进行政策宣讲,深入**华
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 10 多家企业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
评价调研,创新服务企业评价方式,“一对一”提供备案申请、
考核命题、题库建设等技术指导和服务, 全年自主评价高技
能人才近 4000 人。畅通社会化评价通道。完善多元化评价机
制, 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自主权, 对职工开展全方位考核, 制
定评价工作“九步走”工作制度,遴选劳动服务技工学校等
3 家机构开展电子商务师、计算机维修工等 15 类职业技能等
级认定近 2000 人,推动团餐协会等 3 家机构和营养师、保
育师等 5
类工种入选第二批评价机构和工种目录,满足中小
微企业和各类社会人员技能提升评价需求。畅通技能人才双
向贯通互评。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
支持工程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与其现岗位相对应的
职业技能评价, 在天元集团等重点企业实现“贯通互评”全
覆盖,新增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00 余人,拓展了技能
标签: #发言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4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区坚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关键一招,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破解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一体推进分类培训、建强载体、多元评价等技能人才强基赋能行动。2023年,全区新增各类技能人才1.05万人,居全市首位。其中高技能人才6411人、同比增长近2倍。梯次推进,构建多层次培训...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公文格式标准
分类:综合文库
属性:4 页
大小:12.76KB
格式:DOCX
时间: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