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堵”与“疏”.docx

VIP专免
3.0 公文格式标准 2025-03-20 99 99+ 22.74KB 5 页
侵权投诉
5000 年左水利工程 个是 256
建而成的都江堰。
低三级水坝系统, 通过人工垒筑的高低错落的土坝群, 阻水
于山间及平原的地势低矮处, 起到阻挡洪峰等作用。其中,
岗公岭等山谷谷口水坝群组成高坝系统,现坝顶海拔 2535
米,坝体宽 6080
米。大遮山脉和塘山间新发现的多条长垄
为中坝系统。鲤鱼山水坝群等组成低坝系统,现坝顶海拔 9
10
米,坝体宽 50100 米。当山洪和暴雨来临时, 高坝系统
可首先阻水于山谷中, 中坝系统可应对洪峰外溢的二次冲
击, 低坝系统最终阻拦漫溢洪水于低地, 并将多余水量定向
高、配合
到很
水利工程, 以无坝引水闻名世界。其工程主体实际上是一
个 疏导和分流系统, 主要是通过打通玉垒山宝瓶口以及筑
1
控制, 进而起到集分洪、引水灌溉和航运等于一身的作
现工程主体为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华阳国
《水
筑分 主要起到将岷江水流分向内外二江的作用。宝瓶
位于玉垒 山脚, 由开凿玉垒山而形成, 是内江进水的咽
到泄 排沙的作用。
念。良渚水利工程的多处堤坝体现了先民对“堵”的执
而言 这两个水利工程的理念侧重不同, 更多的是由于地
便
适宜文明 的原环境
夏季极易形成山洪。山洪的直接威胁着地处
平原的良渚先民的人身等也有
毁灭性 对当地这一引发山洪的
理环境的改变便显得尤为重要。成都平原在都江堰修建之前
有着水。以岷江河
西在多雨涝灾害患威胁
2
毁农田 生活苦言。而岷江以东区域又
灌溉用水及民众
及人民有着很大的
引水便
良渚水利工程利用谷地, 在谷口
直接便可以拦的暴雨, 暴雨对
平原 的出山口,用火烧冷自然方法开凿了
分流引水的宝瓶口,
使
宝瓶口。都江堰 的修建重新分配了原岷江河道东西
使 涝灾害西再易涝
使 到了有效灌溉。
良渚水利工程和都江堰截然相反
和建造理念。良渚水利工程较而言更
用 的“疏”的治水方法颇
考量, 两个水利工程的建造理念在一定程
良渚水利工程利用多个坝体形成了高、中、低三个
不可
3
摘要: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堵”与“疏”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较多,如芍陂、郑国渠、漳河渠、灵渠等。其中,较为完美诠释“堵”与“疏”的两种治水理念的则是两个水利工程:一个是近些年考古发现的建造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水利工程,另一个是公元前256年修建而成的都江堰。 据最新的考古发现,良渚水利工程其实是一个高、中、低三级水坝系统,通过人工垒筑的高低错落的土坝群,阻水于山间及平原的地势低矮处,起到阻挡洪峰等作...

展开>> 收起<<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堵”与“疏”.docx.docx

共5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公文格式标准 分类:综合文库 属性:5 页 大小:22.74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3-2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