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docx

VIP专免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 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化
组 织推动、多元调解、源头治理,持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
效,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做法
如下:
一、强化组织推动,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信访工作领导。县委常委会议每月听取信访工
作汇报, 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进行
分析研判。二是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常态化开门接访、主动
下访, 每天由县级领导在群众工作中心接访, 现场交办矛盾
问题。县级领导直接包案,通过开展“四下基层”、矛盾纠纷
大排查、化解重信重访等活动, 解决信访问题。实行乡镇书
记周六固定接访、村(社区) 书记随时接访, 推动矛盾问题
解决在镇域。三是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县、乡镇信访工
作联席会议作用, 建立联席会议、信访态势分析、重大信访
问题协调处理、信访工作督查等制度, 每月召开信访联席会
议研判分析。四是强化协调联动。组织动员各方资源力量,
对矛盾纠纷、特殊群体和风险隐患, 开展大排查, 建立工作
台账, 制定问题清单, 研判隐患等级, 形成上下联动、齐
抓 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多元调解,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一是加强全面排查。政法、人社、住建、交运、卫健等
1
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群团组织、基层组织,聚焦婚恋家庭、
邻里关系、涉众金融、欠资欠薪、征地拆迁、医疗卫生等领
域,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确保全覆盖、底数清、情况明。
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 乡镇、有关部门分清性质类型、明
确管辖范围、落实主体责任, 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
决、 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路线
图”,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化解。二是加强多元化解。对一般
性矛盾 纠纷, 鼓励引导当事人通过自愿和解、依法调解等
方式, 及 时就地化解。充分发挥“五老人员”(老党员、老
干部、老军 人、老模范、老教师)作用,利用村规民约,协
商解决争议; 司法所、民调委等部门及时介入, 明法析理,
阐释利害, 积 极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组织律师、法
官、司法所长, 每周开展一次在线培训,确保政策理解到
位,法律讲解到位, 提升化解质量。对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
因素的矛盾纠纷, 采 取挂牌督办、 领导包案等方式, 统筹
研究针对性措施, 及时 调处。对群体性、涉众性矛盾纠纷,
充分发挥 23 个行业性、 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防止矛盾升
级、风险外溢、关联叠加。 三是加强专班推进。对疑难复杂
信访事项, 成立工作专班, 按照一个事项、 一名领导、 一
套班子、 一事一策、 一抓到底 的工作模式, 紧盯时间节
点, 实行挂图作战, 项目化推进解 决。县委书记、县长主
持召开信访积案化解专题会和推进会, 政法委书记每周主持
召开一次信访工作联席会议, 专题听取 汇报, 分析研判案
件, 研究方案措施, 有效推动信访积案化
2
解。四是坚持依法解决。对进入诉讼环节的矛盾纠纷和涉法
涉诉信访案件, 督促指导办理案件的政法机关全面落实司法
责任制, 坚持严格公正司法, 高质量办好每一个案件, 并
同 步做好以案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干预、困难帮扶救助等工
作, 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服判息诉”。
三、强化源头治理,夯实基层平安法治根基
一是坚持依法决策行政。加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
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程序,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
查均邀请专业法律人员作为第三方参与。用足用好法律顾问
力量, 当好依法决策的参谋助手。二是坚持培树法治信仰。
立足“全民守法”目标,深入开展“八五”普法, 引导群众自
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浓厚法治氛围。一方面,抓
好重点人群的普法。围绕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等重点人
群开展普法,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精准性。另一方面,用好“谁
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执法, 就由
哪个机关、哪个工作人员普法;在哪里执法就在哪里普法。法
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
范。 三是开展信访工作“三无”县创建。每年开展“平安和
谐乡 镇、村居”创建活动, 把信访工作“三无”乡镇、村
居作为 “平安和谐乡镇、村居”的先决条件,充分调动乡村
两级“三 无”创建工作积极性。目前, 有 14 个乡镇获评平安
乡镇、138 个村居获评平安村居。四是开展“平安法治进万
家”工作。 推进乡村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全县共划分为
1259 个网格,
3
摘要:
展开>>
收起<<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组织推动、多元调解、源头治理,持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化组织推动,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信访工作领导。县委常委会议每月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进行分析研判。二是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常态化开门接访、主动下访,每天由县级领导...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公文格式标准
分类:综合文库
属性:4 页
大小:17.52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