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权益保障调研与思考.docx

VIP专免
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权益保障调研与
思 考
一、基本情况
经排查, 我区现有留守儿童 5**人,流动儿童
14 人。摸
排数据显示,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均已登记户口, 监护情况
较好, 留守儿童监护人均签订委托照护书面协议。大龄留守
儿童和流动儿童占比较多,仅 14—16 岁的留守儿童已占
27%。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身体均较健康, 极少数
留守儿 童存在重病或残疾等情况。
我区流动儿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父母学历较低,
无法提供孩子需要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技能, 对孩子学习教育
的引导和培养欠缺, 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家庭条件
较差, 生活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 物质条件差异导致产生自
卑心理而少有社交, 缺乏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的机会。三是
因原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的生活存在差异, 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过强,造成行为拘谨、性格内向, 不愿与人交往的现象。
我区留守儿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存在父母双方
同 时外出务工或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
两种 情况, 主要以隔代监护为主, 容易产生“代沟”问题
或老人 溺爱孩子的现象。二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奔波, 回
家次数较 少, 缺乏与留守子女沟通和联系, 对于子女的成
长缺乏关注
1
和引导, 又因子女长期与父母分离, 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导
致形成敏感多疑、内向孤僻的性格。三是缺乏父母的监督和
教育指导, 部分留守 儿童面临学习困难 和 学 业滞后的问
题, 同时缺乏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影响了留守儿
童的学 习能力和教育机会。
二、现有保障情况
统一部署。以 xx 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儿童工
作决策部署, 坚持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将流动
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纳入民政重点工
作, 结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
年行动方案, 全面摸排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信息并建档保
存, 逐步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统筹力量。以镇
(街) 未 保站、村(社区)未保点、儿童之家为主要阵
地,以儿童督 导员、儿童主任为主要力量, 村(居) 委、
网格员、志愿者 为重要辅助力量, 全面建立档案底册, 重
点了解儿童健康状 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和生活情况等基
本情况, 实施动态 监测。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
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 持续推动关爱儿童服务高质量发展态
势,促进留守儿童和流 动儿童的权利保障更加充分、更加
有效。统揽数据。依托全 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 整理摸排
到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信 息,录入系统并形成电子档案。
联合教育、公安、卫生健康、
2
医保、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甄别、比对摸排到的儿童信息,
核 实儿童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共享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相
关数 据, 确保流动儿童相关资料、风险等级和服务情况得
到有效 管理。同时,根据系统“儿童信息查询”,分类分析
并监测儿 童情况, 动态调整更新、提高数据准确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 救助政策未兜底。 经排查发现, 存在个别家庭
生 活困难、自身残疾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现有保障政
策包 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补贴, 勉强能
保障其 家庭基本生活。此外, 因儿童身体缺陷, 心理存在
失衡, 导 致性格孤僻内向、失落自卑、极端脆弱, 存在性
格缺陷和心 理障碍, 亟需专业人士进行分析疏导或治疗儿
童心理问题。
(二) 家庭教育待提高。 随着电子产品和新媒体教学
普 及,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缺乏自律意识, 家庭监管的缺
失和 学校教育的局限, 部分儿童存在厌学情绪, 易沉迷于
网络或 游戏, 学习成绩不佳。父母陪伴的缺位, 致使留守
儿童的情 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形成
都得不到父 母循循善诱的引导, 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
约束, 容易偏 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
(三)潜在风险需预防。家庭教育匮乏和社会支持不足,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面临照料疏忽、校园欺凌、暴力侵害的
风险显著增加。留守儿童跟随祖辈生活,生活细节易被忽视,
极易受到细菌和疾病的威胁。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
3
摘要:
展开>>
收起<<
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权益保障调研与思考一、基本情况经排查,我区现有留守儿童5**人,流动儿童14人。摸排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均已登记户口,监护情况较好,留守儿童监护人均签订委托照护书面协议。大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占比较多,仅14—16岁的留守儿童已占27%。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身体均较健康,极少数留守儿童存在重病或残疾等情况。我区流动儿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父母学历较低,无法提供孩子需要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技能,对孩子学习教育的引导和培养欠缺,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家庭条件较差,生活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物质条件差异导致产生自卑心理而少有社交,缺乏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的机会。三是因...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公文格式标准
分类:综合文库
属性:4 页
大小:18.23KB
格式:DOCX
时间: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