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课讲稿: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重大意义_公文素材大全_公文阁

VIP专免
主题党课讲稿: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重大意
义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重大意
义”这个主题与大家做交流。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
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
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
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在百年的励精图治中,
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解决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所以习近平总
书记讲:“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的伟大壮举,在世界历史上、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谈到小康社会,我们就要对“小康”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政治意义
上,全面建成小康是中国共产党既定的政治目标。但是,中国共产党
政治目标的设定,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所
有构想、规划,都要符合中国人的脾气,都要接中国人的地气。每个
民族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每个民族所追求的幸福因受地域、文
化、历史、传统的影响,又是不一样的。
早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这
里的“小康”主要指百姓的生活状态。在《礼记·礼运》中,描述了孔子
心中的“小康”社会。这种构想、这种谋划,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点、
中国人的习性。今天的中国人关于幸福生活的构想,毫无疑问会受到
传统的影响。
因此,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老百姓的“好日子”的想法、构想、谋
划,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历史出发,从中国老百姓的传统
观念出发。“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表达了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现代政治力量,在对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美
好生活作出构想、规划以及实施的过程当中,毫无疑问要尊重民族传
统、民族习惯、民
族观念。那么,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中
国共产党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标准答案的,而是在不断探索、摸索的过
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结合中,找到
一个共同的理想,既是普通民众老百姓的理想,也是现代政治文明可
以接受的理想。因此,“小康”逐渐被提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关于“好日子”的想法是什么样的?1945 年
4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一个口号:“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
化而斗争”。到 1950 年代中期以后,人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实现工业
化,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进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
化”的战略目标,即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0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变成一个深入人心、把全国人民凝聚
起来齐心协力搞经济建设的口号。
“小康社会”是怎么来的?小康社会的出现是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
之上,我们对政治的认识、领导能力不断发展、完善、成熟的结
果。1979 年,邓小平同志明确讲:“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
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这就把“四个现代化”上升到民族、国家
命运的高度,这也是当时关于国家的美好未来的构想。所以邓小平同
摘要:
展开>>
收起<<
主题党课讲稿: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重大意义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重大意义”这个主题与大家做交流。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在百年的励精图治中,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解决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这...
相关推荐
-
免费2023-06-14 678
-
VIP专免2023-06-05 553
-
VIP专免2023-03-30 966
-
VIP专免2023-03-30 636
-
VIP专免2023-03-30 298
-
VIP专免2023-03-30 259
-
VIP专免2023-03-30 859
-
VIP专免2023-03-29 250
-
VIP专免2023-03-29 914
-
VIP专免2023-03-29 373
作者:体制发布
分类:党课讲稿
属性:16 页
大小:21.58KB
格式:DOCX
时间:2022-07-14